5月18日,記者到金壇市金谷牧業公司採訪,正遇該公司總經理吳國忠在檢查沼氣發電設施。他告訴記者,這家牧業公司常年存欄生豬1.3萬頭,所有豬糞進入沼氣池併發電。公司建有兩個1000立方米的沼氣發酵罐,天熱的時候每天發電2000千瓦時,冷天也能發電1000千瓦時,全年發電60萬千瓦時。除了供照明以外,夏天時給豬舍降溫的鼓風機用電,以及飼料加工用電,基本上夠了。
  “公司省了營運成本,周邊農民也受益匪淺!”吳國忠感慨說,沼氣池產生的沼液通過管道或灌溉渠輸送到周邊1000多畝農田和果園,無償提供給農民使用。種糧農民反映,沼液肥力很強,還有殺蟲作用,每年每畝至少省掉120元化肥和農藥成本,畝均增產糧食250斤左右;茶園、桑園使用沼液後,就不再需要別的肥料。
  據金壇市農村沼氣協會會長張慶華介紹,目前該市建有大型沼氣發電設施的養殖場共有6家,這些養殖企業用電基本可以做到自給,畜牧業產生的污染源全部轉變成綠色能源和有機肥料。
  “不過,除了大型養殖企業出於環保要求建有沼氣發電設施外,目前農村戶用沼氣的發展前景堪憂。”張慶華告訴記者,金壇是蘇南地區農村沼氣利用發展最早、一度也是發展最好的地區,2005年之後的幾年中,該市七個鄉鎮、一個開發區都試點沼氣利用,總共有2700戶農戶建有沼氣池,用沼氣替代液化氣。除了冬天氣溫低不能產生沼氣外,每年至少8個月可用沼氣替代液化氣,保護了環境,節約了能源。當時每座戶用沼氣池規模一般都在8立方米左右,建設成本約2000元,大部分費用是各級財政補貼的,農民建沼氣池的積極性很高。“但到目前為止,只剩下不到600戶還在使用。”他說,據沼氣行業披露的信息,近年來,全省戶用沼氣整體呈下滑趨勢。
  為什麼這種有百利無一害的事,農民卻不願意做了呢?張慶華分析認為,沼氣發酵除了需要秸稈以外,還需要動物糞便。以前開始搞沼氣時,農村養豬的人家很多,就地取材很方便。這幾年,由於養豬的經濟效益低下,散養戶幾乎絕跡。如果繼續使用沼氣,豬糞運輸要花錢,一車1.5噸的豬糞,運輸費至少需要100元。除了運豬糞的直接成本,還有農戶自身付出的勞動力成本。加一次豬糞和秸稈後,沼氣能用2-3個月,而一般農戶一年使用6瓶15公斤裝的液化氣,成本1000元左右,雖然比用沼氣成本高一點,但是省力省事多了。加上現在建一個沼氣池的成本已達到3300元-3500元,而財政補貼幅度並沒有提高,所以,農村戶用沼氣數量逐年減少。“在這樣的形勢下,想重新推進農村戶用沼氣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”張慶華坦率地說。
  那麼,這是不是意味著農村沼氣事業就沒有發展前途了呢?“其實還有另一條路徑可走,就是以村或自然村為單位,建大型集中沼氣池。”金壇市農業局農村能源辦公室主任焦剛告訴記者,建好集中沼氣池後,可以鋪設管道向每家農戶供氣。該市直溪鎮汀湘村的一個自然村就曾作為試點村,在2009年建了一個600立方米的沼氣池,造價160萬元,各級財政補貼了大部分建設成本。這個沼氣池三個月換一次原材料,除了豬糞外,每次投放40噸秸稈,因此,該村再無秸稈焚燒現象,而沼液和沼渣成了村民免費取用的有機肥,單這一項,每年就能省掉幾萬元農資成本。沼氣入戶時,每家農戶出資400元,用於管道鋪設和購買竈具費用,5年來,一般農戶每月使用沼氣20多立方米,每立方米收取1元成本,農戶每年使用8個月沼氣,只需一百六七十元,比用液化氣省錢多了。因此該村的200戶農戶中,直到現在還有160戶在使用沼氣作為日常燃料。
  焦剛說,現在國家對使用新能源汽車每車補貼額就達10萬元,一輛新能源汽車通常只能供一戶人家用,而一個大型沼氣池產生的沼氣可以讓上千人使用。如果對農村集體使用沼氣的政策支持力度能夠加大一點,多建一些像汀湘村這樣的大型沼氣池,那麼,社會效益是顯而易見的:農民能夠節省日常開支,不可再生的能源消耗也能減少很多。本報記者 朱新法  (原標題:沼氣是個寶,農民為啥不稀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p55ppjz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